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李玫瑾为什么被黑 李玫瑾女儿是干什么的

时间:2018-03-19 13:58:02  

  我这些年特别想呼吁我们的社会,甚至呼吁立法,保障家有不足6岁孩子的母亲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我们要知道,养一个孩子,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花3年花6年,你能做到的事情,如果错过这个时间,可能要付出三四倍的时间,还不一定能达到头6年就培养的水准。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拿出这个时间,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能代价是一生的,是他的一生,而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希望我们社会认识到,抚养孩子不是家庭的私事,而是民族的事情,是国家的事情,为了我们国家更好,为了我们民族整体素质更好,要给母亲一定抚养时间来抚养孩子。

  如果我们不抚养让老人抚养,老人因为到一定年龄以后,他们对孩子的那种感受和爸爸妈妈是不一样的,会有更多的宠溺,除非这个老人是非常有专业知识的,这是第一点。第二就是说我们很多家庭还会找一些外来的保姆。应该这么讲,保姆抚养问题是很麻烦的,保姆一对一可能危险性更大,因为很难有旁人能够发现问题。我们讲到有很多自然的东西都是真的。为什么老天会造出夫妻这样一个形式组建这个家庭,我们就明白了抚养或者人的养育在家庭内完成最好的。

  心理学领域发现这个问题,最早在二次大战之后。有很多的孤儿被送到孤儿院,他们长大以后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发现这样的现象以后他们开始调查,他们当时调查想会不会是养育院有虐待行为,但是调查结果发现没有。问题在哪呢?养育院是一个上下班制度,他们照顾孩子是轮班的,因此孩子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一对一的关系。母亲就不一样了,她就是一对一,所以从此之后我们心理上就用一个词依恋,就是人在早年的时候,完全不能自已独立生存前,他是信赖和依靠这两个连在一起了。我们更换抚养人,妈妈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是保姆,孩子就面临不断更换抚养人的问题。

  第一我们要通过宣传让社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第二我们应该形成一个共识,人的抚养模式不同于动物,有些高级动物也是一对一,但是人的抚养模式最好是一对一放在家庭抚养,不是母亲我们就和紧张的工作状态,而是全社会给母亲养育孩子的时间。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李老师。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

  原标题:给犯罪心理画像

  对于白银来说,连环杀手造成的全城比邻而不知的惊惶,暂时可以划上句号了。

  但很多疑问,并没有得到解答。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到高承勇,无数个“为什么”需要我们去探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

  当时我对白银案的分析,现在看许多都是对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您对白银连环杀人案的作案者做过犯罪心理分析吗?

  李玫瑾:是的。我当时对他的居住区域、年龄、家庭背景等分析,都是对的。可惜分析对了不等于能破案,因为我只是个研究者,没办法自己去破案。

  我是2004年去的白银,2005年元旦前后认真研究过这个案件,分析结果写出来,一共谈了9点,现在回过头看,当时我对白银案的分析,许多都是对的。

  我在基层工作之后发现,上世纪90年代的刑侦手段,讯问比较多,分析比较少,都是根据线索,去找嫌疑人,然后是一系列的审讯。

  刑侦界“神笔马良”张欣画的白银案嫌疑人画像

  刑侦手段中,对嫌疑人的描述叫做犯罪人物的刻画,这个描述是个侦查方式。这次白银案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画出了三张画像,五人和轮廓。犯罪心理画像不同于人物画像。通常需要犯罪心理画像的案件是没有目击证人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作为犯罪心理学研究者,您的思路和刑侦人员有何不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