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刑侦更注重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现场和物证,我注重的是行为风格,注重行为显现出的心理背景。所以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警方描述嫌疑人属于哪类人,从而缩小排查的范围。
几年前山东发生过一个系列案件,腊月二十九,一个收破烂的老头,在路上被人袭击,被人推到马路旁边的旱沟里,用铁棍打死。有人路过目击到一个人在马路下面挥动铁棍,还以为是神经病,没想到路面下边儿还有人。
那动机是什么呢?起初考虑会不会是抢劫,但是沿着这条路走4里地,老头的平板车就在路边扔着,这么一个收破烂的老头没有什么值钱东西,最值钱的就是这个车了。
正月初四,相隔5天,就在这个案件现场相隔500米多一点,另一条路上,下午的4到6点,相继有两位女性在高速路边约100米左右的距离被人先后打死,也是用铁棍,这两个受害者也是被推到马路下面的沟里,衣服完整,没有性侵害,财物也在。
当时我因为另外一件事情去山东,当地公安局邀请我去看看,把我接到现场,那是一条国道,往来的车辆开得很快。我就在那里思考他为什么要在这里作案。
对这个案子,警方怀疑是个精神病人,因为这个行为不正常,打死人不为抢劫,对女性没有性侵害。且在这么短时间内杀一人后不走,又杀第二个人。
我问当地警方,这附近的路上,甭管几年,有没有类似的案件。
他们说有,5年前,但不是在这条路上,是在这条路北边,并行的一条路上,那条是省道,他们开车带我去看,距离这边有七八里地。
当地警方说,那起案件是个孤立的案件,一个男人下班被人袭击打死,衣服被扒光扔在马路中间,他的自行车被移动到很远,扔在一个旱井里。我分析两个案件的行为,都没有侵财,都有个把财物扔很远的行为。我就问,这条省道和国道之间,有没有村庄,警方说有3个村子。
他们曾经查访了这附近的流浪者、精神异常者,但是没有结果,我就问,这附近这几年里,有没有人看到有精神病或者傻子经常拿个棍子走来走去溜达,他们说从来没有。我为什么问这个呢,如果是精神病人作案,那就应该是有很长时间都是这个状态了,不会只是作案的时候那一阵子这样的。
我提出一个观点,有没有想到还有个可能,就是酒后所为。他们说没有考虑过。
人在酒后,发酒疯的时候,是有可能像个疯子一样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平时这条路上没有一个提着棍子的疯子走来走去,却发生这种好像疯子做出来的事情。如果是个正常人酒后做出这些行为,那么排查精神病就找不到这个人。
我建议他们把两起案件串联起来看,推断是这样的,一个人酒后发酒疯,袭击了一个过路的人,酒醒后害怕了,毕竟杀了人,于是很多年没有碰酒,就不作案了,直到现在他忍不住了,又是春节前后,就喝了酒。
这个案件当时没有任何物证,也没有人证。我判断这个人当时很嚣张,肯定还会作案,现在他的范围已经出来了,我给警方的建议是,把所有的刑警分布在两条路中间的三个村子里,一旦接到报案,所有人马上进村,挨家挨户排查谁不在家,登记名字,等他回来。作案者回来的时候一定身上还着酒气,要让他证明自己刚才在哪里,看看身上有没有血迹。
不久之后,这个案子也破了,就是用的这个方法,作案者又袭击了一个男的,回家之后被堵在家里了。
这就是犯罪心理状态的研分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究竟是什么?
李玫瑾:人物画像是有时间性的,从20岁到40岁,不断在变化,但心理的画像即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描述,一般是没有时间的,人的性格与行为方式会有连续性和个人独特征象的,也称个性。可用文字来描述。
在做心理画像的时候,我要描述的人,有时候甚至是没有目击证人的,我根据什么去描述他呢,是他作案的方式,他侵害的对象,他所用的工具,我凭借最多的是现场之外的知识,是心理学对人的研究,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去填补现场看不到的东西,尤其是作案人的心理内容。
就像海边的渔民能根据一个浪花判断海里有没有鱼群一样,有经验的农民能从天上的云彩看出来一会儿是下雨还是晴天。犯罪心理学研究可以让我在获得犯罪行为信息、目标指向信息、物证信息的基础上对作案人、作案精神状态、行为背景作出分析与判断。 4/9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