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沈雁冰的妻子是谁 沈雁冰的生活照片

时间:2018-12-03 11:22:10  

  小衣柜正对床脚,柜上放着孔德沚的骨灰盒。1975年1月29日,在夫人五周年忌日这天,茅盾让儿子去八宝山取回骨灰盒放在家中,以便朝夕相伴。家人常看到他呆呆地站在骨灰盒前,默不作声。

  闭门抬笔忆平生

  四合院的采光大大优于原来居住的小楼,减轻了茅盾阅读的不便。儿子拿着茅盾的证件去内部书店给他买回新引进的读物,如《丘吉尔回忆录》《赫鲁晓夫回忆录》等。茅盾也有了写回忆录的念头,但他不急于动手。他认为“四人帮”已见颓势,正治环境即将好转,要等图书馆完全开放能够查资料那一天再写。1976年初,周恩来去世,邓小平被撤销一切职务,茅盾突然把儿子儿媳叫到身边,说他觉得有生之年看不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他决定现在就写回忆录,即使写不完,也好留下一个历史的见证,将来公诸于世。

  1976年3月24日,茅盾开始了第一次录音。他手持话筒,靠在卧榻上,儿媳和孙女在旁边记录。茅盾第一次用录音机,一拿话筒就紧张,生怕录不上,总是急急忙忙往下说,错过许多细节,录了几次才熟练。整个四月,他坚持每天下午录音两小时,只在清明节前后给儿子儿媳“放假”三天,让他们到天*安门广场参加悼念周恩来的群众集会。

  1978年春节前夕,茅盾到北京医院看病,巧遇胡乔木。胡乔木拉住他大谈中央最近的一项“抢救”计划——组织老同志撰写回忆录。胡乔木不知道,茅盾早已悄悄开始口述回忆,除了家里人对谁也没透露。茅盾儿媳陈小曼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社长韦君宜指派她回家专职协助茅盾搜集资料。茅盾看了录音整理材料,感到口述的内容只有事件经过,却无作家文采,决定重新开始,亲自动笔。

  1978年至1980年,茅盾进行了1949年之后第一次集中写作。他习惯躺在床上,从茶几上取资料看,构思好就起身到写字台,写一段再躺下边休息边看资料。早上7时起床,9时开始写作,写到11时,午休至3时,再写两小时。到了1979年夏季,他上午写作,下午只能看资料。肺气肿引发严重气喘,视力每况愈下,每天写八九百字,已是他身体承受的极限。

  1981年2月,茅盾多日低烧不退,20日清晨离家住院,18日那天他仍在写作。3月14日,在北京医院病床上,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口述遗嘱由儿子记录,捐出全部稿费共25万元,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3月20日,在半清醒半昏迷的状态下,茅盾数着:“四,五,六,七,八,九,十”,过会儿又说,“如果四月份出院,到十月份正好半年,我就可以把回忆录写完了。”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去世。他为回忆录命名为《我走过的道路》,未写完的部分由儿子沈霜(又名韦韬)根据录音和文献补全。茅盾亲笔写作二十四章四十二万字,写到1934年停笔,那正是他人生最波澜壮阔的时候:国民當对左翼文艺大举围剿,茅盾与左联友人于夹缝中经营《文学》杂志;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子夜》列入禁书,越禁越出名。1934年他写了一篇短文,总结这一年:“就好比练拳的人‘打沙包’。把一个一个扑上身来的‘沙包’打开去,正是拳术的进展,同样的,‘文坛’在荆棘满布,枭狐窥伺的路上挣扎,才是真正的往深处进展!”

  “春蚕到死丝未尽,时过子夜灯犹明。”阳翰笙以这样两句话悼念茅盾,确是对他晚年中肯的评价。从1949年至1966年,阳翰笙与茅盾在东四头条文化部大院做了17年邻居,阳翰笙经常看见,每天子夜过后,茅盾书房里仍然透着灯光。茅盾后半生远离纷争,深居简出,于风浪边缘保存着火种,终于熬过黑暗,写就最后的生命篇章。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