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菩提老祖是谁 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揭秘

时间:2017-04-29 17:45:37  

  幸运的是那俩老头比统治阶级善良得多,还没等王质快要饿死就变戏法似的随手递给了王质一个桃子(注意啊,是桃子,这种物质在神仙世界的地位是很高的,以后咱们会专开一章具体讲解)。

  相对于老人的善良,王质则充分彰显了他质朴的一面,既然人家给了,老实不客气接过来就吃了(从这方面说古人,至少是王质还是很淳朴的,要是现在马路上有陌生人给你一瓶水,你敢仰脖就喝么?不过王质后来的遭遇告诉我们傻人有时候还是有傻福的,你天天防着人家,合计着算计人家,谁还肯来帮助你,点化你啊?)吃完之后继续看,一直看到棋局结束。

  可是棋局结束的刹那之间奇迹出现了,那俩老头一起身竟然就统统凭空消失不见了,王质这才知道那两位老人原来都是神仙。神仙不神仙不去管他,反正他们已经走了,正事儿还得干,王质突然想起:“诶,好像我还得砍柴呢!”马上找斧子,可这一找不要紧,他发现自己刚刚放在脚下的斧子已经锈迹斑斑,连木头斧柄都烂没了……

  王质的职业可是樵夫啊朋友们,那没有斧子不就等于失去了唯一的生产资料嘛?于是无法砍柴的王质确认:自己暂时失业了!

  实话说,我无法确知王质当时的心境是满不在乎,还是痛心疾首,依照典故的原版进程,王质只是再确认了一下“恩,的确失业了”了以后就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小山村。

  这还没完呢,原来惊喜无处不在,王质回到家里之后发现村子里自己认识的人已经都不见了,稍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时间已经过了好久好久,当年与自己同时代的人都已经去世了,这下麻烦大了,失去的原来还不仅仅是工作……

  怎么办呢?王质经过短暂地思考,突然发现原来当神仙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于是重新进山去寻找那两位老神仙……

  这个典故就是后来大名鼎鼎地“观棋柯烂”,而王质遇到神仙的那座山在后来也被人们称为“烂柯山”。当然,关于这个典故有些版本到这里还没结束,后边还有王质又经历了一系列考验最终成仙云云,但那些与咱们的主题“顿悟”无关,所以关于王质同志的先进事迹咱们就只说到这里。

  这时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观棋柯烂”的典故本身就包含着忽觉人世变幻而不足倚,返寻长久之道的意思,或者简单点说就是有“顿悟”的意思?这不是作者给我们的提示又是什么?

  可能有些朋友仍然会质疑,这也太牵强了吧?择出这么一句来讲个不知所谓的故事,你就敢说这是悟空顿悟的证据?别忙啊,那首“砍柴号子”咱们不是还没听完呢么?在“观棋柯烂”后边还有许多东西,基本可以概括为一大串樵夫幸福生活的具体描写,看得我都有想去砍柴的冲动了,但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咱们以前提到过的“静坐讲《黄庭》”前边有三个大字:“相逢处”!

  有了这个“相逢处”,如果再联系联系前边那被挂起来的“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问题,咱们将得到关于顿悟的第二个提示。

  上回说到悟空听见“相逢处”三个字就反应过来自己要找的老神仙原来住在这儿,自然他就很欣慰地跑去找唱出这三个字的樵夫打听具体消息了。可是也许是对“找神仙”这个关注点太过偏执,悟空好像忘了捎带着问一个问题,你一个樵夫天天在深山老林里头砍柴,没准三月半年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大家想想王质不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山里站了几十年也没碰到过其他有生力量——因为那俩老头不是“人”),你能跟谁“相逢”啊?

  那么这里的相逢到底是在说谁跟谁“相逢”呢?

  是作者在表现即将“相逢”的猴子与樵夫,还是樵夫在追忆曾经“相逢”过的须菩提祖师呢?

  咱们再看看原文,好像这俩“相逢”都不太具有实际意义对不对?理由很简单,人家说了相逢之后应该静坐讲《黄庭》。樵夫与猴子相逢之后短短几句话就把对方打发到“老神仙”那儿去了,分明没讲过那么高深的学问吧?当年樵夫跟老神仙讲过《黄庭》吗?明显也没有,因为原文里明确写到他本想去学道,却终究因为某种“PRIVATEBUSINESS”而没有学对不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