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菩提老祖是谁 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揭秘

时间:2017-04-29 17:45:37  

  先说说那个“解空第一”,可能有些人会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那样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金刚经释义》,里边有个说法叫:“须菩提人人有之,若人顿悟空寂之性,故名解空,全空之性,是真菩提,故名须菩提。”这下明白了吧?“解空”基本上可以被理解为“顿悟”,而“顿悟”的解释就简单了,不就是突然的境界超越嘛?

  还是不明白?没关系,略微功利一些基本上那就属于是咱们在精神世界里中彩票,比如说本来一个人啥也不会,连字都不怎么认识,但是有一天睡醒一觉,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等这些不太符合逻辑的超级存在——最重要的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学会那些希奇古怪的知识——或能力——的,这就叫“顿悟”!原来这才是须菩提的真正意义,所谓的“须菩提祖师”不过是悟空自己的顿悟——他凭“空”而“生”!

  可悟空到底是如何顿悟的,这种顿悟在传统宗教文化中有理论依据嘛?在《西游记》原文中我们又能否找到证据呢?

  通过前边的分析,我们猜测出须菩提祖师有可能谁也不是,他不过是悟空灵机一动、灵光一闪、天灵灵、地灵灵出的一次“顿悟”。可是我仍然要说,光猜出来那没用,我们不能无耻地告诉人家“就是这么回事儿,但理由、证据通通没有,为什么你甭管,不过我告诉它就是这么回事儿!”这种讨论或分析方法是不可行的!那咱们不就成了那种把两本小说往一块一堆,然后随便挑些靠不住的论据,非要引申出一错误观点,还强烈要求大家都去相信的邪恶思想家了吗。

  鉴于这种情况,两个问题很自然地就被摆在了我们面前:一是作者在《西游记》原文中是否给了我们关于“须菩提祖师”代表“顿悟”的足够提示与线索;二是悟空到底凭什么就“顿悟”了,这种顿悟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文化中是否可以找到足够的依据——或者说它是否可以被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所接受呢?

  本着文本优先的原则,我们自然首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顿悟”,作者在《西游记》原文中是否给了我们足够的提示?

  答案很明显,作者所讲的故事情节中的确涉及到了“顿悟”,而且不指一处。最直观的是大家应该还记得,悟空找到须菩提祖师,或者说得到关于须菩提祖师的消息的直接原因是他听到一个樵夫在“边走边唱”,而他所唱的内容之中第一句话分明就是:“观棋柯烂。”

  稍微读过些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是一个典故(而且是道教中很重点的一个典故),不过为了防止有人不知道,我还是大概说说这个典故吧:

  “观棋柯烂”的大概意思是当年有位兄弟叫王质,他好巧不巧的也是个樵夫——看来樵夫在古代是一种很普遍的职业,砍柴这门儿手艺在那时候应该算是被普及的基础教育范畴——樵夫嘛,为了安于本职工作,他每天都得进山砍柴。有一天,王质和往常一样进山之后,却发现了一些不同,具体体现在那本应杳无人烟的山顶上除了枯树古藤这类长期存在的背景元素之外,突然多了俩老爷爷。而且就在王质到达山顶的时候那两位老人正在很和谐地下着棋——通过后文我们会知道,这两位老人家都是神仙,甚至咱们由此还可以推断出他们下的应该是围棋,不然大家谁能想想两位鹤发童颜,丝绦麻履,飘飘有神仙之概的老人家拿着大木头棋子摔在棋盘上,口中大喊“当头炮”是什么概念吗?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王质并不知道自己中了彩票,遇到神仙了,他只是秉承着自己那份一直以来一直坚持贯彻着的闲散生活方式:一琢磨自己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就站在旁边观摩学习——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现在路边那些棋摊,没事儿的人总爱跑去看。

  当然,王质的素质比现在大多数观棋者要高很多,所以他只是静静地看,绝不插嘴支招。同学们再注意一下啊,这一盘棋可是俩神仙在下,那下得时间自然很是漫长,而王质由于观棋地投入,自然站得就也很漫长,漫长到王质饿了。

  没错,就是饿了!

  这个问题很现实啊,门槛万恶的旧社会那些统治阶级再怎么不是人在老百姓真的要饿死的时候也都会象征性地发点救济粮嘛——今饿亦死,造饭玩亦死,折腾吧咱们就!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