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菩提老祖是谁 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揭秘

时间:2017-04-29 17:45:37  

  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路过比丘国的时候曾经去见过一位著名的昏君,而在这位昏君的强烈要求之下,唐僧不得不在金殿上捏着鼻子与昏君的老丈人一起谈论过一次关于各自修行的“人生感悟”。而就在这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哲学大辩论之中昏君的那位老丈人用了一段说诗不是诗,说词不是词的“小调”对自己所修的“道”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详细诠释:

  “修仙者,骨质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达道者,神之最灵。携箪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铺锑。歌之鼓掌,舞罢眠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跨青鸾,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采,表妙道之殷勤。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般?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恩,这段奇怪的说法大家如果看不懂没关系,只要大概记得就成,反正以后咱们还要讲。而在这里,我把这段玩意全文引用是为了让大家对照一下《封神演义》中的一个段落:《封神演义》第五回《云中子进剑除妖》。

  这段故事是描写妲己入了纣王床帏之后将宫中弄得妖气熏天。而阐教上仙云中子前辈有一回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看到了这些妖气决定去棒打鸳鸯。而当他进入纣王的宫廷之后,对纣王讲了一套修道的好处,其原文是:

  “但观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谒于公卿。避樊笼而隐迹,脱俗网以修真。乐林泉兮绝名绝利,隐岩谷兮忘辱忘荣。顶星冠而曜日,披布衲以长春。或莲头而跣足,或丫髻而幅巾。摘鲜花而砌笠,折野草以铺茵。吸甘泉而漱齿,嚼松柏以延龄。歌之鼓裳,舞罢眠云。遇仙客兮,则求玄问道:会道友兮,则诗酒谈文。笑奢华而浊富,乐自在之清贫。无一毫之挂碍,无半点之牵缠。或三三而参玄论道,或两两而究古谈今。究古谈今兮叹前朝兴废,参玄论道兮究性命之根因。任寒暑之更变,随乌兔之逡巡。苍颜返少,发白还青。携单瓢兮到市廛而乞化,聊以充饥;提锄篮兮进山林而采药,临难济人。解安人而利物,或起死以回生。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判凶吉兮明通爻象,定祸福兮密察人心。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书符箓,除人世之妖氛。谒飞神于帝阙,步罡气于雷门。扣玄关,天昏地暗;击地户,鬼泣神钦。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精华。运阴阳而炼性,养水火以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按四时而采取,炼九转而丹成。跨青鸾直冲紫府,骑白鹤游遍玉京。参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勤。比儒者兮人高职显,富贵浮云;比截教兮五刑道术,正果难成。但谈三教,惟道独尊。”

  的确,这两端话并非一字不差完全一致,但是大家可以对比对比其中到底有多少相同或者相似(只差一两个字,或者变换了一下顺序)的地方。

  而且我们要注意到,我引用的这两首“诗”可不仅仅是那两位我们谁都无法确认的(吴承恩与许仲琳,丘处机和陆西星都属于“据说”)作者对书中角色的介绍,而是那两个书中角色真真正正的“台词”,难道看到这里我们就应该得出结论:阐教上仙云中子其实就是南极仙翁的坐骑梅花鹿——专门教唆比丘国王怎么当昏君才能更昏一些,才能真正超越“桀纣”所保持的“吉尼斯世界上最混蛋记录”的邪恶老丈人?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悍然确定,所谓“须菩提祖师”来源于,或者说就是“准提道人”这个事儿完全不靠谱,那些如此分析的人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就是根本不读书,毫无学术素养,而且通过这个事儿,其实大家还应该总结出一条分析小说的纲领性经验:通过对比两部小说的创作手法,思想内涵来评判其各自的艺术成就,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以某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或者内容作为分析另一部小说的论据,那是很不科学,也非常不负责任的!

  接下来我要分析第二种不大符合逻辑的观点了:须菩提祖师其实就是如来佛祖!

  对于这个观点,那些分析达人们给出的论据比前一个观点要复杂许多,简单说来就是他们觉得悟空在带着六耳猕猴一起跑到西天见佛祖之前,一直信守着他与须菩提祖师那个关于“不可水旜悟空的师承来历”这一约定,可自从那次借佛祖之手干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之后,那个约定仿佛就自动失效了,悟空就跟发言人似的到处乱说他曾经拜须菩提祖师为师这件事。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