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项目跟投制度,万科推行于2014年4月1日,这是为团结万科上下,提高项目效益而生。跟投细则规定,万科项目一线公司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须强制跟投,其他员工自愿跟投。万科跟投分红时间在项目累计经营净现金流回正后,可分批次分红。项目清算时可以退出,但中途不能转售和退出。
在万科运营管理层面,跟投制一度被万科内部视为良性循环的推手。郁亮在2016年6月27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万科去年累计开放76个跟投项目,较非跟投项目的开盘认购率增长4%,开盘周期缩短近五个月,首次开盘的毛利率增长6%,营销费用由2.1%下降至1.58%。
自万科推行项目跟投制后,房地产界跟投风潮渐起,碧桂园、金地、当代置业等房企都开始展开项目跟投,成色各异、命运各异。
万科事件爆发之后,事业合伙人制度逐渐被当作万科“内部人控制”的证据。6月26日,在宝能罢免万科全体董事、监事的议案中,宝能系认为,“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作为万科管理层核心管理制度,不受万科正常管理体系控制,系在公司正常的管理体系之外另建管理体系,万科已实质成为了内部人控制企业。且公司董事、监事在该制度中获得的报酬及其依据,董事会从未向投资者披露过,这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要求。”
但在7月7日的报告书中,宝能又改口说,作为第一大股东,宝能与万科全体股东包括万科其他重要股东、中小股东与万科事业合伙人计划利益诉求高度一致,将全力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
尽管如此,鉴于华润也曾与宝能同声批评万科的“内部人控制”,且将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视为例证。双方无论谁今后执掌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的调整或叫停都在预料之中。若废除事业合伙人制度,万科的经营机制将发生根本性动摇。万科内部对此忧虑渐浓,悲观气氛弥漫。
金地集团(10.920, -0.24, -2.15%)跟投制的夭折就是一个前车之鉴。2015年5月8日,由于股东意见不统一,酝酿大半年的金地核心成员跟投计划在金地股东大会上被否决,这让金地管理层始料未及。而金地的两个大股东生命人寿和安邦保险之所以对跟投方案投反对票,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法控制管理层向员工倾斜利益。
对于万科高管及各地方公司总经理而言,万科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关系其切身利益。一位万科事业合伙人说,“我有好几十万的奖金在持股计划里,已经做好未来这笔钱可能不复存在的准备了。”
13/21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