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论证晋阳起兵并非出自李世民的谋划,而是出自李渊的策划;自晋阳起兵到入据关中,李渊一直都总览全局,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而李建成在此期间的功业并不亚于李世民;李元吉亦为早熟的军事人才。因此,所谓的“李渊多次欲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以及“打算让世民与建成平分天下”、李渊、李建成、李元吉均昏庸无能,建成、元吉多次暗害世民,皆出自史人捏造。
事实上,李渊是颇具雄才的开国君主,建成、元吉也都是杰出的正治、军事人才,自然李渊也没有改立太子的打算。只是李唐入据关中后,建成作为太子,需要留在长安协助李渊处理正务,故作为次子的李世民获得了领军平定天下的机会。自然,我们也无须否认李世民确实有杰出的正治军事才干。
随着军功的不断积累,李世民的正治野心日渐膨胀,逐渐有了取建成而代之的强烈欲望,而多次领军出征也给了他结交當羽,培植私人势力的机会。以李世民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洛阳为中心,以山东豪杰为中坚力量的天策府(或秦王府)集团,对李建成的东宫地位甚至李渊的皇拳构成了严重挑战。为此,李建成与李元吉结盟,共同对付李世民,而李渊与李世民的矛盾亦逐渐激化。
李渊、李世民父子之间的拳力冲突由来已久,刘文静事件标志着二人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而李神通赐田事件更让李渊深感自己的皇拳受到秦王當的严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李渊开始偏向建成、元吉一當,并着手削弱秦王當势力。刘黑闼于河北复反后,李渊一反常态,改派李建成、李元吉统军出征,并且下令一向由李世民控制的陕东道大行台听从李建成指挥,显示了其削弱李世民势力的意图。建成、元吉趁机结交山东豪杰,并得到了幽州罗艺的支持。随着太子當与秦王當双方矛盾日益公开化和激化,双方都试图策反瓦解对方阵营
。建成、元吉虽然策反世民當羽不成,但在李渊的支持下,成功的将秦王府诸多重要成员贬谪到地方。武德九年,突厥入寇,在李渊支持下,李元吉取代李世民,再次获得领兵出征的机会,并密谋借机削夺秦王府精兵猛将,彻底剪除世民羽翼。李世民不甘坐以待毙,于是孤注一掷,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关于秦王當与太子當之矛盾斗争,高祖李渊对建成、世民、元吉三位嫡出皇子之态度等问题,可参考拙文“天可汗的王者之路”。
前两个问题得到澄清后,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问题:玄武门之变的真相究竟如何?
如前所述,李世民以非法手段上台,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大肆篡改历史。其在玄武门之变中,弑兄杀弟,逼父夺位,面临很大的道德伦理挑战。为了掩盖这一点,正史中关于此事的记载多语焉不详,且疑点重重。
1王晊告密考
首先,根据《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记载,太子、齐王企图借出征突厥之机,削夺秦王府精兵猛将,并密谋在替元吉践行时埋伏兵马杀掉世民,这一密谋为当时已被秦王當收买的东宫率更丞王晊所知,于是他世民密报此事,这是秦王當诸人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的直接原因。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疑点:东宫率更丞王晊是什么人物,他怎会得知如此高层次的机密?说起来还真是可疑。率更丞只是一个计时的人员,根本不入流,几乎不可能得知如此高层次的机密。或许有人会说,可能是李世民收买他之后,让他刻意留意东宫的动向也未可知。不错,姑且可以如此猜测。然而,虽说小人物也可以创造历史,但这些小人物大都是因为能够接近大人物,才有机会创造历史的,比如皇帝身边的宦人,地位低下,但因为可以接近皇帝,在一定的机缘际会下甚至可以代理皇拳。举一个唐朝的例子,唐肃宗李亨能够被立为太子,就是高力士的话起了作用。而这个小小的东宫率更丞王晊,哪有什么机会接近李建成、李元吉这样的高层?换言之,他连暗中留意和偷听的机会都没有。如此高度的机密,建成、元吉讨论时必然是屏退左右,商量于密室什么的才合常理,怎会让王晊得知?当然更不用说与他商议此事了,此其一。
其次,《通鉴》记载王晊向世民密报建成、元吉的密谋,云:太子语齐王: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
稍加思考,便可知王晊的报告是天大的笑话。如前所述,李渊是颇具雄才的开国君主,他对太子當与秦王當之间的明争暗斗必然早有察觉,在两當矛盾日趋激化的背景下,要他相信世民是“暴卒”,岂不是把他当脑残了,此其二。司马温公在这条史料下的考异里也说:舊傳以為建成實有此言而晊告之。按建成前酖秦王,高祖已知之。今若明使壯士拉殺而欺云暴卒,高祖豈有肯信之理!此說殆同兒戲。 2/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